那天,因为工作需要,搭上南京最慢小火车冶山至八百桥的一个来回,站在车头,好惬意哟。
南京最慢小火车,车头是蒸汽机的复制品,黑黑的,随着一声汽笛响起,还会有白色烟雾升起,还真是小时候坐过的那种感觉。初见这黑色车头与三节桔黄色车厢的搭配,顿觉一种喜气洋洋的热闹。也纳闷,从冶山向八百桥出发,车头应该在西端。印象中,这个车头需要在调车场里进行调转。看司机们不动声色,心里也就明白了个大概。原来在车厢里还有一个驾驶台。
我站在车厢的车头,拿着相机一路的拍,尤其期待着传说中的“乌克兰爱情隧道”的绿色长廊的出现。昨天晚上的一场阵雨,将路旁的绿色冲洗得干干净净,纯粹鲜亮,大片大片的稻子,正在抽穗灌浆,一串串的清晰可见。偶尔也见着农民在田间忙碌。虽然比不上春耕夏收时节的人多繁忙,间或间的三三两两,恰好的点缀了绿色稻田。
一个道口一声鸣笛,不断的有鸟儿被惊动,从枝头,从路边,刹那间的飞起,那飞起的弧线仿佛也是清晰可见,让我的眼睛循着弧线看鸟儿飞起、降落。这少有见过的新奇,又让我忘掉手中的相机,余下的是惊呼端着广角镜头相机的人,——快拍,这是两只白色的鸟,好看呢。
车速真的很慢,慢得窄轨中间有好几只野鸡在散步,悠闲的样儿,让我担心,生怕一同前行的小火车伤害到它。随着小火车的靠近,我正准备用什么方法轰赶,它却人一样的不紧不慢的离开道心,让到路旁。心想,如果车速快的话,这野鸡是跑不掉的。呵呵,幸好不快。一路上看不尽绿色风景的同时,也不断的有生灵让我惊奇,野兔子的出现也是其中之一。
南京最慢小火车,小时候我是常坐的。那时交通不发达,我和矿里的其他人一样,搭乘小火车到南钢,然后转车到南京。那时的路边没有景色,绿树野草稀稀拉拉,附近的村民们常常等不得绿树野草长成就收割回家晒干当作一日三餐的燃料。路边的山包包上往往是秃的,石柱林也裸露在外。现在不同了,站在车上扭头看石柱林,费劲了,一眨眼,隐含在绿色之中的石柱林就会被忽略掉。这是窄轨铁路上的变化之一。
第二,是机动车辆过往的道口多了。以前的道口多数是人行小道,且每一个道口都树着醒目的鸣笛标志。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道口也发生了变化,多数人行道口不仅挪了位置,而且也变成了机动车辆的过往道口,这也就使得那些个提示鸣笛的标志锈迹斑斑,完全一副沧桑衰老的模样。
第三,窄轨两旁的民居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巨大的。以前的房屋是草房居多,土墙草顶,简易平房多,灰墙灰瓦。更多的房屋低矮破落,有人形容的“手握中粱”就很形象。而现在,一排排民居,一幢幢楼房,一处处白墙红瓦,影印在绿色之中,好看,远处,近处,有的地方,民居房屋竟是整齐划一的模样,一种整体美的气势震憾眼球。
一路上想着,小火车开通了,如果说是旅游收获,我想一定是摄影爱好者最有收获的,一路尽是自然风景,没有被雕琢的城市园林之美,却有着别样的自然生长之美。其次是孩子们的收获。现在城里到处都是水泥钢铁的堡垒,隔绝了孩子们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而这窄轨两旁会给孩子们还原书本中所描绘的田园风景。
家住冶山根 20140731